據(jù)報道,近日美國“人體酸堿體質理論”之父羅伯特·歐·楊因使用該療法延誤病人治療被判處巨額賠償金。但在國內一些電商平臺上,所謂“堿性食品”仍然大行其道,標榜其產品具有“轉化堿性體質,孕育活潑男寶”“溶解身體結石”“預防癌癥”“強化免疫細胞”等功效。“堿性食品”到底是“真有效”還是“真忽悠”?記者進行了調查。
堿性食品號稱有“孕育男寶”功效
上海白領孫女士自稱是“堿性食物愛好者”。在她眼中堿性食品近乎可以與健康食品畫等號。
“肉、蛋、甜點一類食物是酸性食物,而蔬果是堿性食物?,F(xiàn)代人生活習慣導致很多人身體偏酸,多吃堿性食物能防癌。”孫女士說,這套說法身邊不少人都持贊同態(tài)度,因為這與當下倡導的防慢性病的飲食結構相吻合。
記者在淘寶網(wǎng)上用“堿性食品”等關鍵詞進行搜索,彈出的各類食品和保健品多達100頁,一些產品月銷量超過1000件。
不少堿性食品和保健品采用相似的宣傳手法:首先將“精神不振”“減脂無果”“痛風”“亞健康”等健康問題與“酸性體質”相關聯(lián)。進而強調其產品是堿性或強堿性食品,能夠幫助消費者快速恢復“酸堿平衡”,具有癌癥預防、結石預防、肝臟強化等數(shù)十種功效。
一款名為海洋力量的堿性膠囊更聲稱,其功效能“轉化堿性體質,孕育活潑男寶”,其原理為“當女方為堿性體質時,Y染色體精子的競爭力將大大增強”,而產品成分僅為“全墨角藻”“螺旋藻”“小球藻”。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yī)院院長徐叢劍表示,自己從未聽過服用堿性食品能夠有助于“生男孩”的醫(yī)學論證。
不僅如此,這些堿性食品價格不菲,成分也并不稀奇:一款名為“青梅精”的產品450克售價近2000元,原料僅為梅肉;一罐原料為小麥草的300克酸堿平衡瘦身粉賣到了539元;原料為低聚果糖、西蘭花粉、蘆筍粉的“堿康素”75克標價為680元……
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表示,一些標榜堿性的食品和保健品并沒有宣傳的那么神奇。“很多產品成分在日常飲食中隨處可見,并不需要花成百上千元購買。”
“人的體質并無酸堿之分”
多位專家表示,人的身體并無酸堿體質一說,服用堿性食品也并不能改變人體的酸堿值。
“人身體各部位的體液酸堿度就不一樣,比如胃液是酸性的,血液是弱堿性的,小腸內的環(huán)境也是弱堿性的,不能一概而論。”范志紅說。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副主任陳偉也表示,醫(yī)學上并不存在酸堿體質一說。不屬于臨床疾病的正常人血液的酸堿度相對恒定,PH值一般在7.35至7.45,偏離一點都屬于不正常。
“人體對身體的酸堿度非常敏感,血液PH值偏酸0.1就被稱為酸中毒。酸中毒是一種急癥,常常因為糖尿病、呼吸受限、乳酸中毒引發(fā),往往會危及生命,那時吃多少堿性食品都沒用,必須到醫(yī)院進行救治。”他說。
但從化學角度上看,食物本身確實有酸堿之分。陳偉補充說,酸堿并非味覺上的區(qū)分,而是食物被身體代謝或燃燒后留下的一些灰分,就好比柴火燃燒完后,留下一些灰渣?;曳值乃釅A值才是人們常說的劃分酸堿性食品的標準。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yī)師邢小平把人的身體比作一個動態(tài)調節(jié)器,正常人吃堿性食品根本無法達到調節(jié)身體酸堿值的作用。“吃下偏堿性的食品后,身體會有一個代償機制。一般人的代償機制不會出現(xiàn)問題。就算服用堿性食物,身體的PH值也會保持在合理范圍內。”
陳偉解釋說,血液、肺、腎等會利用呼吸以及身體里的碳酸鹽、磷酸鹽、血紅蛋白等進行緩沖,實現(xiàn)各部位的酸堿度調節(jié)。
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醫(yī)生宋恩峰告訴記者,“中醫(yī)領域也不存在酸堿概念”,中醫(yī)體質學說主要是根據(jù)中醫(yī)學陰陽五行等劃分人的體質,并不存在酸堿的劃分法。
養(yǎng)生保健需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
在陳偉眼中,酸堿體質理論之所以能有一定市場,是因為人們有意無意混淆了一些概念:呈堿性食物大多是植物類的,有人則認為這樣的膳食結構更有助于防止慢性疾病。
“但事實并非如此,如果只是為了追求堿性體質,天天吃小蘇打就夠了,但人們并不會因此獲得健康。”陳偉建議,日常飲食無論是所謂酸性還是堿性食品,都應該多元化搭配,平衡膳食。“無論是只吃堿性食物,或是只吃酸性食物都不科學。”
范志紅關注“堿性食品”問題多年,見過不少虛假宣傳的堿性食品,也有人為購買堿性食品花費高價。
她提醒說,一些商家利用消費者對疾病的恐懼心理,以一種貌似合理的宣傳方式建立起疾病和酸堿體質的相關性,試圖給消費者洗腦,進而推銷自己的產品。
在她看來,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可以理解,但切莫盲目相信一些錯誤養(yǎng)生理論。“養(yǎng)生保健也需要有科學態(tài)度,除了膳食外,心理健康、良好生活習慣、適量運動都是必不可少的。”(記者蘭天鳴)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wǎng)、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wǎng)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wǎng)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m.yinghaihangkaoshi.net/showinfo-108-223015-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