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食物之一,它營養(yǎng)價值豐富,廣受人們的喜愛。如今,越來越多的雞蛋品種進入我們的生活,不少傳言也隨之應運而生:“蛋殼顏色越深越營養(yǎng)”“土雞蛋比普通雞蛋好”,事實真的如此嗎?
首先,很多朋友都會糾結于雞蛋蛋殼、蛋黃顏色深淺的問題,認為顏色深的蛋品質更好,但其實這是沒有科學依據(jù)的。蛋殼顏色主要是一種叫作原卟啉 (又稱卵卟啉)的色素決定的,它沉積于蛋殼外層和殼上膜,形成我們所看到的雞蛋顏色。撥開蛋殼,內表面的顏色都是一樣的,為白色。
原卟啉色素由母雞的蛋殼腺合成。母雞合成原卟啉的能力,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即使相同品種母雞的雞蛋殼,顏色也有一定的差別。也就是說,蛋殼的顏色取決于母雞的種類,是“天生”的,與其它人為因素無關。
那么,土雞蛋是不是比普通雞蛋更有營養(yǎng)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人們認為土雞蛋就是自然散養(yǎng)的雞蛋,但農業(yè)部門對于雞蛋的劃分標準從無土雞蛋之說,也并不是散養(yǎng)、不喂飼料的土雞蛋就比普通雞蛋好,其與普通雞蛋的營養(yǎng)成分幾乎沒有差別。
那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挑選和儲存雞蛋呢?挑選時可以對著光照一照,好雞蛋呈半透明狀,略帶些紅色,壞掉的雞蛋不透光,看起來很昏暗;然后再搖一搖,好雞蛋搖起來沒有晃的聲音,壞掉的雞蛋能聽到水聲;最后摸一摸,好雞蛋粗糙,壞掉的雞蛋光滑,有的壞掉的雞蛋蛋殼上還會有紅色或黑色的霉點。在儲存時,存前不要沖洗。有些人認為雞蛋外殼臟,需要清洗干凈后再存放,這是不正確的。雞蛋殼外面有一層“白霜”,既能防止細菌進入雞蛋內,又能保持蛋液的鮮嫩。用水將雞蛋沖洗后,白霜脫落,會造成細菌侵入、水分蒸發(fā),導致雞蛋加速變質。
本文由科信食品與營養(yǎng)信息交流中心業(yè)務部主任阮光鋒進行科學性把關。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wǎng)、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wǎng)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wǎng)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m.yinghaihangkaoshi.net/showinfo-108-246915-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