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政局因為無休無止的街頭抗議而混亂不堪。令西方一些政治觀察家皺眉頭的是,在曼谷街頭游行的人不是爭取“一人一票”的西方式民主,而是反對“一人一票”。因為英拉的為泰黨及其前身,一貫照顧北方農村地區(qū)的貧苦農民,而農民在人數(shù)上占多數(shù),所以,如果“一人一票”地選舉,為泰黨總是贏,而反對派則無法上臺。反對黨聲稱,表面上看英拉和她的哥哥他信是照顧農民,實際上是用小恩小惠來鞏固自己的選票資源。他們指責他信利用農民來維護自己的政治地位,要求先“政治改革”再舉行選舉,這實質上是要否定“一人一票”,而由各行各業(yè)的精英組成“人民議會”。
但是,“一人一票”是西方民主的金科玉律,在西方人眼里是民主的命根子,怎么能否定呢?于是就引出了一些根本性的問題:“一人一票”合理嗎?會不會帶來“多數(shù)人的暴政”?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完美嗎,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嗎?
一、西方民主理想與現(xiàn)實的脫節(jié)日顯嚴重
西方民主思想的源頭可追溯到古希臘,那時在一個城邦小范圍內有可能實行奴隸主和自由民的直接選舉民主,但沒能長期堅持下去。后來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思想家把它理想化,變成了一個完美的構想:每個公民都是理性的,他們一定會理性地投下自己莊嚴的一票;而當選的人自然會大公無私地代表選民的利益而盡心盡責;沒當選的人也會心悅誠服地服從當選者的領導,做負責的反對派,在議會里參加理性的討論;權力的移交自然也不會有阻力。如果真的能做到這么理想的程度,天下何愁不太平?事業(yè)何愁不興旺?
令人惋惜的是,這種理想的民主制度即使是在西方發(fā)達國家,也從來沒有實現(xiàn)過,而人們看到的現(xiàn)實是,近些年來西方國家民主理想與現(xiàn)實的脫節(jié)叫人驚恐。黑金政治、政黨惡斗、只顧眼前利益不顧將來長遠利益等等毛病已是公開的秘密。難怪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利昂·帕內塔2013年2月13日就議會的惡斗憤怒地對記者說:“我過去總感覺,國會領袖以及無論哪位總統(tǒng),當涉及這個國家面臨的重大問題時,都愿意合力解決那些問題??偸怯幸恍┙缇€,……我認為,眼下的狀況太卑鄙了。”
美國《外交》雜志2013年1/2月號刊登著名專欄作家法里德·扎卡里亞的文章《美國還有救嗎?》,他寫道:“正如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所說,(美國的)問題是現(xiàn)行政策有利于熱心維持現(xiàn)狀的利益集團。改革要求政府必須將國家利益置于這種狹隘利益之上,而這在民主國家里越來越難做到。”
奧地利《標準報》2012年12月22日刊登題為《精疲力竭的民主政體》一文說:“在越來越多的歐洲人看來,作為國家形式的民主政體——其權力來自于人民——已經不復存在。權力不再來源于人民。人民雖然還被要求參與選舉,但這與是否意味著確實有選擇的權力無關。”現(xiàn)在的實際情況是:選民一人一票(當然經常有大批人不去投票)選出了議員,合法地組成了一個政府,但這個政府是為了小集團服務還是為廣大選民服務,選民就管不了了,頂多等下次再來投一次票。這種辦法確實叫人失望,但在西方一時還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來代替它。
二、名義上的民主有可能釀成意想不到的惡果
實行民主政治的前提是社會上必須有公民意識和法制意識,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互相妥協(xié)的精神。如果誰也不想妥協(xié),又視法律為兒戲,這一派強調憲法的這幾條,那一派強調憲法的那幾條,談不攏就上街用暴力相威脅,那么所謂“社會契約”就是一張廢紙。健全的社會需要法制,而法制需要遵法的意識。雖然泰國的民主實踐已80多年了,迄今看來還是處于既超前又落后的狀態(tài),完善的過程仍然很艱難。
回顧歷史,世界上曾有一些實例告訴人們:如果做事一味地理想化,希望一朝一夕就在人間建起理想的天堂,結果卻往往會墮入地獄。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100周年。一戰(zhàn)結束后,戰(zhàn)敗的德國成立了魏瑪共和國,實行當時歐洲最先進的《魏瑪憲法》,當時一些人認為,德國從此將從失敗的廢墟上崛起,并成為世界上最民主、富裕的國家。
但是,事與愿違。有學者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民主的《魏瑪憲法》草擬出來,就像是為真正的政治打開了一扇大門,而德國人站在門口,目瞪口呆,好比一群鄉(xiāng)下農夫來到了皇宮門口,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么辦。”人們看到的是議會里不同意見的人相互謾罵,大放厥詞,并在15年的時間里換了17屆內閣,而議會外則是成千上萬的人在挨餓。此后的歷史是大家都熟知的,希特勒的法西斯勢力利用了當時民眾寧要安定、溫飽不要民主的心理,從而掌握了政權。
這段歷史告訴人們:民主并不等同于一紙憲法和“一人一票”,民主還要求其他很多條件。如果一味地把西方民主理想化,一下子把西方的民主模式照搬過來,只會給自己的國家?guī)韯觼y的惡果。這種事情在非西方世界的許多國家的歷史上都曾經發(fā)生過。今天,名義上實行西方民主的國家很多,但極少是成功的。美國用武力在伊拉克、阿富汗強行推行民主,迄今還是爆炸聲不斷,人民遭殃??纯茨切Я思覉@、丟了性命的人們,他們又能到哪里去申冤呢?
三、不能只講民主不講集中
彭博新聞社2013年5月22日發(fā)表的一篇署名文章說:“現(xiàn)代歷史就是發(fā)端于英美的自由民主制如何在世界各地傳播的歷史。這聽起來或許荒謬。事實上,這種自由主義的發(fā)展故事是西方大多數(shù)報紙社論、政治評論和演講的基調,同時也是在非西方世界影響人們看待政治發(fā)展的宏觀觀點。” 奧巴馬在他的第二任期的就職演說中說:“我們將支持從亞洲到非洲、從美洲到中東的民主政體,因為我們的利益和良知迫使我們代表那些渴望自由的人采取行動。”
在西方這種長期的話語霸權下,今天世界上已形成了“悠悠萬事,唯民主為大”的語境。這是為西方的“人權外交”服務的,目的是建立美國式的霸權。似乎當今世界唯一的問題是民主,只要民主了,其他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如果你說不能只講民主,也要講集中,馬上就有人指責這是“獨裁”、“專制”、“野蠻”?,F(xiàn)在到了該正本清源的時候了。
人類基本的問題是要吃飯,要生存,要安居樂業(yè)。在廢除了封建統(tǒng)治之后,理所當然的是要由人民當家作主,這在理論上沒有疑問。問題是怎樣在實踐中實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是不是每個問題都來個“全民公決”?西方資產階級掌握政權后,自稱代表全民利益,創(chuàng)造出了多黨議會民主和三權分立的政治架構,這是歷史的進步,同時也帶有歷史局限性。人們逐漸發(fā)現(xiàn):“美國國會,現(xiàn)代世界上民主選舉產生的國家立法機構的化身,現(xiàn)在不經過控制著國會議員們的競選財源的公司游說集團等特殊利益的許可,就不能通過法律。”(美國前副總統(tǒng)艾爾·戈爾:《未來:全球變革的六項驅動因素》)這樣的議會怎么能代表全體人民的利益呢?今天西方各國缺的是一個能為人民長遠利益、全局利益服務的比較穩(wěn)固的領導核心,而現(xiàn)實是一批批走馬燈似的政客。
但是,西方國家憑借自己的軍事和經濟優(yōu)勢要人們相信:西方國家的強盛全是拜西方民主所賜,西方民主是終極真理,西方國家的天賦使命是把西方民主推廣到世界每個角落。
每個國家在文化傳統(tǒng)、人口構成、宗教信仰、經濟發(fā)展水平、法制意識等方面都各不相同。這決定了各國在建立和完善民主制度方面都會有自己的特色,要一步一步來,原則是在保持社會秩序大體平穩(wěn)的情況下,逐漸擴大民主,提高公民意識,進入良性循環(huán)。有人認為,泰國目前的混亂只是必須付出的“民主的成本”。這種說法太輕飄飄了,有點隔岸觀火的味道。中國民主政治實踐的經驗證明:民主集中制是最合適、最有效的,我們要十分珍惜它,堅持它,完善它,完全不必在乎別人說三道四。
四、什么是民主的合法性?
西方許多政客一直把自己置于道德的制高點,自封為判官,今天說這個國家不民主,明天說那個國家不自由。在他們看來,中國因為沒有實行多黨議會民主,所以中國的政權是不合法的。西方也有頭腦清醒的人,例如英國經濟學者、《當中國統(tǒng)治世界:西方世界的終結與世界新秩序的誕生》一書的作者馬丁·雅克2012年11月2日寫道:“你可能認為,一個國家或政府的合法性或權威性幾乎全是由西方式的民主功能所帶來的。但是,民主僅僅是其中一個因素。民主本身并不能保證合法性。”他舉例說,現(xiàn)在西方有許多國家頻繁選舉,似乎程序上是合法的,可是相當大比例的民眾不信任政府,合法性又體現(xiàn)在哪里呢?
有些學者一直在探討政府的合法性究竟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他們大致歸結為5條:第一,這個政府是否有號召力,提出奮斗目標,并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擁護?第二,國家經濟發(fā)展?jié)M意度高不高,老百姓生活是否改善或有改善的前景?第三,文化傳統(tǒng)是否有利社會的和諧和理性處理社會矛盾?第四,大多數(shù)人在自由和秩序方面的感受如何,是否覺得自己是社會的主人和平等的一員?第五,政府是否能體察民情,并及時、妥善地回應老百姓的要求?
由此看來,合法性并不僅僅取決于這個政府是否是“一人一票”選出來的,更多地取決于政府是否能用政績來換得人民的心悅誠服和擁護。
五、西方不得不對中國特色民主刮目相看
泰國的亂局讓西方感到不安,他們擔心人們不再相信西方民主。英國《每日電訊報》網(wǎng)站2014年1月27日的文章說泰國的亂局是“兇兆”。作者說:“泰國可能是一種全球現(xiàn)象的表現(xiàn)之一:脫離西方式的自由民主,轉向新的政治模式,尤其是實施國家資本主義的亞洲一黨制專制國家。”作者問道:“如果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尤其是在亞洲——你會選擇什么樣的政治模式呢?是失敗的法國、衰弱的英國和萎縮的美國那樣的西方民主模式?還是不負眾望的中國和新加坡政治類型?”
馬丁·雅克也說:“中國政府是一個相當稱職的機構,而西方國家的政府大有改進的必要。它們或許民主,但是它們的治國之道依舊業(yè)余到令人無法理解的程度。”
現(xiàn)在西方很多學者醒悟到,再也不要以西方習慣的固有的方式衡量中國了,馬丁·雅克說:“就中國的個案來說,其國家政權的合法性完全建立在西方式社會歷史或經驗之外。”
美國政治智慧庫尼古拉·貝格呂昂說:“西方國家應當對中國文化、中國道路和中國所取得的成就給予更多尊重,不應強行向中國推銷不同的政治制度。”
可惜,這些看法現(xiàn)在不是西方的主流意識。西方國家的某些政要有時口頭上也說尊重多樣性,尊重中國自己的選擇,但實際上還在明里暗里挑動、扶植所謂的“ 民主人士”,寄希望于這些人在中國搞什么花、什么顏色的革命,以證明西方民主的唯一真理性。
我們的回答其實很簡單: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以人為本,不斷根據(jù)實際情況完善民主治理,永遠把人民的安居樂業(yè)放在第一位。至于別人學不學中國,那是人家的事,不取決于我們。他們要學,也只能根據(jù)自己的情況,無法照搬。英國《金融時報》網(wǎng)站2013年1月6日發(fā)表署名文章《美國可以借鑒中國經驗》,認為中美之間應互相學習,文章建議美國:“政府應當經常舉行選舉投票,調查選民的觀點。不過,政府還應當組建由‘智者’組成的委員會,負責在選舉圈外制定長期計劃。”如果真這么做,不是有點像中國的政協(xié)了嗎?
六、西方的民主偏見比無知更害人
有一句諺語說得好:“偏見比無知離真理更遠”。至少近20年來,西方很多人戴著“民主”有色眼鏡來看中國,得出的結論令人啼笑皆非。他們以中國和印度為例,一口咬定:“民主”的印度一定比“獨裁”的中國好。
上世紀90年代初到2010年前后,印度經濟發(fā)展速度確實大大加快,從3%左右的所謂“印度斯坦速度”上升到8%—9%??墒?,令西方不解的情況似乎突然出現(xiàn)了。2013年5月27日英國《金融時報》網(wǎng)站發(fā)表文章說:“不久前,印度國內有人喋喋不休地談論,認為該國有可能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大國。但印度非但沒有趕上中國,卻反而開始倒退了。”客觀原因當然是西方的金融和經濟危機,但這樣的外部條件對印度與中國來說是一樣的,而兩國的表現(xiàn)卻有很大不同。這種情況給那些為印度“民主”大聲叫好的西方人帶來了難堪。英國牛津大學歐洲問題教授、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蒂莫西·加頓·阿什先生先是2014年年初在孟買的印度國際關系研究委員會發(fā)表了一次演講,繼續(xù)為印度民主叫好打氣,繼而在西方一些報刊上發(fā)表文章。西班牙《國家報》2014年2月7日也刊登了他的一篇文章,題目極為鮮明:《自由應當超越獨裁》。原文提要如下:“令人悲哀的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在經濟增長率、通脹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失業(yè)率、預算赤字、腐敗、透明度等諸多經濟與社會指標方面,都不如世界上最大的獨裁國家中國。”
文章開頭是這么寫的:“為什么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的發(fā)展情況顯然不如最大的獨裁國家?之所以用‘顯然’一詞,是因為印度的現(xiàn)狀和中國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盡管任何自由的捍衛(wèi)者都希望自由國家能發(fā)展得更好。”
阿什先生的語氣真有點恨鐵不成鋼的味道。可是,阿什先生為什么對自己的“為什么”不探個究竟呢?比如,印度的“民主”真的那么好嗎?中國現(xiàn)在真的是“獨裁”嗎?難道中國下決心改革開放,推出那么多新政策,今天又在轉變發(fā)展方式,調整收入分配,建設美麗中國,這些都是“獨裁”的結果嗎?
曾經有許多人相信,只有西方式的多黨議會民主才能解決腐敗問題。我之所以堅信西方式的民主不能照搬到中國,得益于我在印度工作8年的見聞,領教了那里的多黨議會民主??梢哉f,印度所有的政黨都在綱領中宣稱自己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窮人的利益。這樣的宣言已經唱了60多年了,結果怎樣呢?人民不需要一些政黨在競選時爭著給他一塊糖吃,而是需要有遠見、有魄力、有權威的政治領導人能從根本上推行為全民造福的政策,從而使每個國民自己有錢買糖吃。
外人往往不知道印度的實情,而只聽到西方的煽情宣傳,說印度如何如何好,而中國又如何如何不如人家。例如,有人說印度人看病不花錢。我真感到驚訝。我在新德里時看到,公立醫(yī)院看一些小病確實不要錢,就診環(huán)境如何就不去說了,但那也只是在大城市。據(jù)2013年11月16日法新社報道,印度農村發(fā)展部長賈伊拉姆·拉梅什在新德里一個論壇上說:“眾所周知,印度的公共醫(yī)療系統(tǒng)已經崩潰。……在印度許多貧困地區(qū),公共醫(yī)療系統(tǒng)根本不存在。”
阿什先生給印度鼓氣說:“印度,加油!……印度必須在政治上擊敗中國。”真怪,按西方的邏輯,印度不是早在政治上擊敗中國了嗎?何待將來?不過我也想說:“印度,加油!”各國有各國的情況,各國要探索自己的路。印度的民主慢慢總會改善吧,雖然路很長很長。印度領導人也很有信心,印度財政部長帕拉尼亞潘·奇丹巴拉姆2014年3月4日在力挺預算提案時聲稱:“什么也阻擋不了印度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我們將和美、中并肩而立。我們擁有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一切資源,但只有努力工作并尊重經濟規(guī)律才能實現(xiàn)這一目標。”他還說:“我們沒有做蠢事的余地,也不能做任何不理智的事情。我們必須確保每個人實現(xiàn)自己預期的目標。
中國與印度是友好鄰邦,雖然有一些分歧和爭端,但共同點也很多。魯迅先生曾說過:印度“乃華土同病之邦矣”,“印度則交通自古,貽我大祥,思想信仰道德藝文,無不蒙貺,雖兄弟眷屬,何以加之。”希望中國和印度在21世紀同時富強起來。
(作者: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wǎng)、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wǎng)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wǎng)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m.yinghaihangkaoshi.net/showinfo-322-10347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