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18日(任思雨)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如果說文物是歷史文明與人類智慧的見證,那博物館就是儲藏歷史記憶的基因寶庫。
你最喜歡去的博物館是哪一家?你最喜歡的文物是哪一件?
如果還沒有也沒關系,今天,小新就帶你看看,這些精美的“鎮(zhèn)館之寶”:
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
朝代:商
大?。荷峡谧畲髲?4.4厘米、高58.6厘米、重34.6千克
四羊方尊。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網站
四羊方尊在現(xiàn)存商代青銅方尊之中體型最大。造型雄奇,肩部、腹部與足部作為一體被巧妙地設計成四只卷角羊,各據(jù)一隅,在莊靜中突出動感,匠心獨運。
故宮博物館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
朝代:北宋
大?。嚎v24.8厘米,橫528厘米
《清明上河圖》。來源:故宮博物院網站
張擇端作,絹本,淡設色,描繪的是清明時節(jié)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東角子門內外和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景象,再現(xiàn)了12世紀北宋全盛時期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在多達500余人物的畫面中穿插著各種情節(jié),有條不紊又具有情趣。
陜西歷史博物館
鑲金獸首瑪瑙杯
朝代:唐
鑲金獸首瑪瑙杯。來源:陜西歷史博物館網站
鑲金獸首瑪瑙杯。來源:陜西歷史博物館網站
唐代酒器。這是迄今所見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雕藝術中的精品。酒杯選用極其稀有的五彩纏絲瑪瑙制成,杯體狀若獸角,前部雕刻為牛形獸首,雙眼圓睜,炯炯有神,其造型特征來源于一種西方的酒具“來通”,獸嘴鑲金處其實是酒杯的塞子,酒可以從這兒流出。
湖北省博物館
越王勾踐劍
朝代:春秋晚期
大?。洪L55.7厘米,寬4.6厘米
越王勾踐劍。來源:湖北省博物館網站
越國青銅器。劍身中脊起棱,飾黑色菱形花紋。正面近格處有“越王鳩淺(勾踐)自乍(作)用劍”的鳥篆銘文。劍格正面嵌藍色琉璃,背面綠松石。歷經兩千余年,紋飾仍然清晰精美、劍身鋒利無比。
甘肅省博物館
銅奔馬
朝代:漢代
大?。和ǜ?4.5厘米,長45厘米,寬13.1厘米,重7.3千克
造型為奔馬飛馳狀,馬昂首嘶鳴,軀干壯實而四肢修長,三足騰空,一足踏飛“燕”作為支撐。銅奔馬構思巧妙,藝術造型精煉,鑄銅工藝卓越,被認為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象征,1983年被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
銅奔馬。來源:甘肅省博物館網站
(不過,這件“馬踏飛燕”是一件不忍“正視”的文物,因為……誰能想到側面英武的神馬,正面卻是一個歪脖兒咧嘴大笑的表情呢?)
銅奔馬正面照。來源:微博評論截圖
云南省博物館
?;~案
朝代:戰(zhàn)國
?;~案。來源:云南省博物館網站
“北有馬踏飛燕,南有?;~案。”作為古滇國的一件祭器,其特殊的組合造型使整個銅案重心平穩(wěn),大小和諧,動靜均衡統(tǒng)一,在力學和美學上都達到了極高水平,是云南青銅文化藝術的杰作。
山西博物院
鳥尊
朝代:西周
大?。焊?9厘米,長30.5厘米,寬17.5厘米
鳥尊。來源:山西博物院網站
盛酒器。出土于第一代晉侯燮父墓中,整體造型為佇立回首的鳳鳥形,鳳尾下彎成一象首,與雙腿形成三點支撐。器蓋和腹底鑄有銘文“晉侯作向太室寶尊彝”,可證明為宗廟禮器。中國青銅藝術中罕見的珍品。
南京博物院
金獸
朝代:西漢
大小:縱16厘米,橫10.2 厘米
金獸。來源:南京博物院網站
金獸重達9100克,含金量達99%,是迄今我國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它究竟是什么動物?有人認為是老虎、有人認為是獅子、有人認為是豹子。金獸是青銅鑄造工藝與金器錘擊工藝相結合的產物,這種制作手法極為少見。
天津博物館
雪景寒林圖軸(范寬)
朝代:宋
大?。嚎v193.5厘米,橫160.3厘米
《雪景寒林圖軸》。來源:天津博物館
《雪景寒林圖》是現(xiàn)存于大陸的唯一的范寬作品,除畫絹自然變色外,幾乎沒有破損殘缺。該圖為三拼絹的大幅畫作。白雪皚皚中,雪峰屏立,山勢高聳,山麓水際邊密林重重,峰巒溝壑間云氣萬千,展現(xiàn)了秦隴山川雪后的磅礴氣象。
浙江省博物館
“彩鳳鳴岐”七弦琴
朝代:唐
大?。呵匍L124.8厘米,厚5.4厘米,肩寬18.8厘米,尾寬12.5厘米
“彩鳳鳴岐”七弦琴。來源:浙江省博物館網站
“彩鳳鳴岐”琴制作于中唐,此琴是楊宗稷“半百琴齋”中最珍愛的琴,在民國古琴界就有著超凡的地位。唐代蜀地是制琴的主要基地,而最為著名的就是四川雷氏。“彩鳳鳴岐”琴正是雷威的杰作,因而是一件舉世無雙的珍寶。
河北博物院
“長信”宮燈
朝代:西漢
大?。焊?8厘米
“長信”宮燈。來源:河北博物院網站
漢代青銅鎏金燈具。形狀為跪地執(zhí)燈的年輕宮女,通體鎏金。燈盤可轉動,燈盤的屏板可推動開合,以調節(jié)燈光亮度和照射方向。宮女身體中空,煙灰經右臂進入體內,從而保持室內清潔。全燈分為頭、身、右臂、燈座、燈盤、燈罩等部分,可以任意拆卸。燈上刻有“長信尚浴”、“陽信家”等銘文9處共65字。
河南博物院
賈湖骨笛
朝代:新石器時代
大?。洪L23.6厘米
賈湖骨笛。來源:河南博物院
這是一支來自遠古的笛子,以鶴類禽鳥中空的尺骨制成,可以演奏出近似七聲音節(jié)的樂曲,是中國發(fā)現(xiàn)的時代最早的可吹奏管樂器,為研究中國音樂與樂器發(fā)展史,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
湖南省博物館
素紗襌衣(直裾)
朝代:西漢
大小:衣長132厘米,通袖長181.5厘米,重49克
素紗襌衣(直裾)。來源:湖南省博物館網站
素紗襌(dān)衣是是西漢時期紡織技術巔峰時期的作品,重49克,是世界上最輕的素紗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織物,可謂“薄如蟬翼”、“輕若煙霧”。它代表了西漢初養(yǎng)蠶、繅絲、織造工藝的最高水平。
三星堆博物館
青銅神樹
年代:夏代晚期
大小:高396厘米,樹干殘高359厘米
青銅神樹。來源:三星堆博物館網站
Ⅰ號大型銅神樹分三層,每層三枝,共九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的兩果枝,果枝上立神鳥,全樹共二十七枚果實,九只鳥,樹側有一條緣樹逶迤而下的身似繩索相辮的銅龍,反映了古蜀先民對太陽及太陽神的崇拜。
上海博物館
大克鼎
朝代:西周中期
大?。和ǜ?3.1厘米,口徑75.6厘米,腹徑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
大克鼎。來源:上海博物館網站
大克鼎造型雄渾,紋飾精美,鼎口沿下飾三組變形獸面紋,間以六道短棱脊,腹部飾寬大波曲紋,是西周中期新出現(xiàn)的裝飾模樣,到春秋時期亦一直沿用。鼎腹內壁所鑄的290字銘文是西周晚期具有代表性的金文字體之一,于研究西周歷史也是舉足輕重的文字資料。
黑龍江省博物館
金代銅坐龍
朝代:金
金代銅坐龍。來源:黑龍江省博物館網站
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銅龍為黃銅質鑄造而成,集龍、麒麟、獅、犬形象和特點于一身,呈蹲坐式,威武雄姿,設計構想及雕塑水平高超,是黑龍江省省內最具分量的國寶級文物。
山東博物館
魯國大玉璧
朝代:戰(zhàn)國
大?。和鈴?2.8厘米、孔徑11.6厘米、厚0.6厘米
魯國大玉璧。來源:山東博物館網站
玉料呈青碧色,玉質晶瑩溫潤,半透明,油脂光澤,為戰(zhàn)國玉璧中的精品,也是戰(zhàn)國玉璧中形制最大的一件。
最近幾年,各大文博機構通過各種有趣的科普方式,讓越來越多的文物走入了大家的視線。其中,還有許多一不小心就成了“表情包”:
亞醜鉞
山東博物館
朝代:商代
“來,讓我的微笑治愈你!”
亞醜鉞。來源:山東博物館
紅陶獸形壺
山東博物館
朝代:新石器時代
“樓上的朋友,你們都在聊啥呀?”
紅陶獸形壺。來源:山東博物館網站
雙面神人青銅頭像
江西省博物館
朝代:商代
“看我空洞的眼神”
雙面神人青銅頭像。來源:江西省博物館網站
彩繪胡人持盾武士俑
陜西歷史博物館
朝代:西魏
“你說什么?你再說一遍?!”
彩繪胡人持盾武士俑。來源:陜西歷史博物館網站
舉手人物范
山西博物院
朝代:東周
“我投降,我投降還不行嘛……”
舉手人物范,來源:山西博物院網站
彩繪胡人騎馬射獵俑
陜西歷史博物館
朝代:唐
“出發(fā)之前,先來一張美美的自拍吧!”
彩繪胡人騎馬射獵俑。來源:陜西歷史博物館
三彩袒胸胡俑
陜西歷史博物館
朝代:唐
“我只要站在這兒,就是永遠的C位!”
三彩袒胸胡俑。來源:陜西歷史博物館網站
“鎮(zhèn)館之寶”和“表情包”文物,只是中華大地浩如煙海的博物館藏中的一角。在千百年來傳承發(fā)展的中華文明歷史中,還有太多太多精美的文物值得去發(fā)現(xiàn)。近年來,從文物類綜藝收獲高口碑,到好玩兒的文創(chuàng)產品被大家一搶而空,古老的文物也正變得“活靈活現(xiàn)”起來。
你有沒有被這些“鎮(zhèn)館之寶”震撼到?(完)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m.yinghaihangkaoshi.net/showinfo-33-253653-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責任編輯 /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