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晃
演員的工作不是做表情、擺身段,而是塑造人物的靈魂。這個靈魂得從演員的身上“長”出來,與演員血脈相通、融為一體,這個人物才能活在舞臺上、屏幕上,才能長久地活在觀眾心里
1955年,我考進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受教于朱端鈞、胡導等前輩。在學習表演的第一天,老師就告誡我們:“不要去‘演戲’,去建立生活。”在我6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這句話貫穿始終,嚴格地確立了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準則。演員的工作不是做表情、擺身段,而是塑造人物的靈魂。這個靈魂得從演員的身上“長”出來,與演員血脈相通、融為一體,這個人物才能活在舞臺上、屏幕上,才能長久地活在觀眾心里。
表演是一個大課題,難以用文字表述清楚。這里,我簡單地談幾點自己的心得體會。
演員要把握住人物鮮明的內外部特征,尋求建立區(qū)別于自身的角色特質。為了做到這一點,演戰(zhàn)士,我要下部隊,真刀真槍地出早操、練劈刺、打沖鋒;演老舍,我要去老舍故居走一走、坐一坐;演古人,我要閱讀大量史料……“工夫在詩外”,平時要處處留心、時時觀察,打開見識、豐富學識。生活中值得關注的細節(jié)、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自然有其戲劇性的面貌和力量,最終都會成為創(chuàng)作的源泉。
在人物最初探索階段,常常出現許多難題,令演員陷入窘境。不要怕,大膽邁步,隨時總結整理,設法解決難題,終會推動創(chuàng)作進入到一種新的自然狀態(tài)中去。演員創(chuàng)造角色的能力總是有限的,但表演事業(yè)又要求我們不斷突破局限,所以演員這個行業(yè)是很艱苦的。換一個角度來看,一個人只能活一輩子,演員卻能一次次活出“他人”的人生,這恰恰是演員工作的魅力。
表演領域還經常談到演員的“下意識”,下意識即靈感和直覺。它是感性的,是演員身上“長”出來的人物的情感狀態(tài)。它不經意地迸發(fā)并彌漫開來,是一種靈動的、特別牽動人的情緒、激發(fā)情感共鳴的創(chuàng)造性境界,也就是演員有機的、動人的、深層次的體驗。
這種體驗是怎么獲得的呢?一時沒有相應的體驗怎么辦呢?即便有了這樣的體驗,整理出“1234”條筆記,表演時就一定能呈現出這種真實動人的境界嗎?表演學理論認為,演員只能通過行動產生情感,也就是只有通過準確、細膩、真實、牢固地把握人物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做什么,以及為什么這么做,才能誘發(fā)自己期待的靈感。演員通過這些有意識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為靈感的自然呈現創(chuàng)造條件。這是具有美學力度的創(chuàng)作真實。
比如我在電視劇《漢武大帝》中飾演漢景帝。得到導演理解,我自己寫了一段斬晁錯的戲。如果說從起念到行動之間有十道門的話,這十道門得漸次打開。一開始,袁盎密奏要殺晁錯,漢景帝喝止。與春陀、太后、王美人三次談話之后,漢景帝心里猶豫了,派袁盎去吳國斡旋前說了一句:“你講的事我在考慮”,這是十道門陸續(xù)打開的關節(jié)點。后面的門像被一根無形的線牽著,啪、啪、啪,直奔最后一幕。
我每接一個戲,光案頭工作就起碼要花費好幾個星期。因為你跟角色總有距離,你得努力去理解他、接近他,才能從自己身上“長”出這個角色來。在案頭準備階段,我整個生活狀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漸漸進入人物中。毫不夸張地說,我每演一個戲,就要“脫胎換骨”一次。
“不要去‘演戲’,去建立生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探索并建構人物形象系統(tǒng),我往往從四個方面入手。這四個方面好比四條線,組成一個框架。一條線是人物行動線,是對人物最本質的把握。另一條線是生活線,是行動的具體層次,屬于角色的遠景。這兩條線交匯構成坐標中的曲線,確定人物發(fā)展狀態(tài),是具體演繹的章法,是角色的生命線。對此必須深入分析,反復修正,不能含糊。然后,另外兩條線上的構思也就跟著加入進來:一條邊是形式上的考慮,確立風格樣式,講究速度、節(jié)奏、細節(jié)等;另一條邊是文學性的考量,如意境、情調、色彩鋪排等。這兩方面給坐標中的曲線加上光影和色彩,使曲線更加生動起來。這時,人物的生活就可以開始建立了。
人生中平常的喜悅很難和創(chuàng)作的喜悅相提并論。比如,這一場話劇如果演得好,你能感覺到你的情緒在整個劇場彌漫開來,在觀眾心里回響,你清楚地知道觀眾此時正在期待著什么。我們從事的是文化建設工作,我們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必須堅持一定的品格、品位,符合審美要求。戲劇是人們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感召人們以更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世界;戲劇也是一面鏡子,讓人更清醒地認識生活,激發(fā)自覺性,我們不要輕易放棄舞臺。
(本報記者曹玲娟整理)
焦晃,生于1936年。國家一級演員。1955年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1959年進入上海青年話劇團。曾獲得中國話劇“金獅獎”終身榮譽獎、中國電視藝術終身成就獎、上海文學藝術終身成就獎、白玉蘭戲劇表演特殊貢獻獎,入選中國話劇百年名人堂等。代表作品:電視劇《雍正王朝》《漢武大帝》、戲劇《正紅旗下》《欽差大臣》等。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m.yinghaihangkaoshi.net/showinfo-33-255706-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責任編輯 / 馬瓊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