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fā)布《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報告指出,2020年極端天氣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給數百萬人造成雙重打擊,與疫情有關的經濟衰退未能抑制住氣候變化驅動因素和不斷加速的影響。
△世界氣象組織發(fā)布《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
《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記錄了氣候系統(tǒng)指標,包括溫室氣體濃度、不斷上升的陸地和海洋溫度、海平面上升、融冰和冰川后退以及極端天氣。報告還強調了對社會經濟發(fā)展、遷移和流離失所、糧食安全以及陸地和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
報告指出,盡管出現了具有降溫作用的拉尼娜事件,但2020年仍是有記錄以來三個最暖的年份之一。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yè)化前(1850年至1900年)水平約高1.2攝氏度。自2015年以來的六年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2011年至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十年。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表示:“世界氣象組織于1993年發(fā)布首份氣候狀況報告距今已有28年,當時發(fā)布報告是出于對可能產生的氣候變化的關注。雖然此后對氣候系統(tǒng)的理解以及計算能力都有所提升但基本信息未變,現在我們有了28年以上的數據,這些數據顯示出了陸地和海洋的溫度顯著上升及其它變化,比如海平面上升、海冰和冰川融化及降水模式變化。這突出說明了以支配氣候系統(tǒng)行為的物理定律為基礎的氣候科學的穩(wěn)健性。”
在當日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共同發(fā)布了這份世界氣象組織的旗艦報告。古特雷斯表示:“這份報告表明,我們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氣候正在變化,其影響已給人類和地球帶來了太大的代價。今年是行動之年。各國都需要承諾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需要在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之前提交其有雄心的國家氣候計劃,到2030年共同將全球排放比2010年水平減少45%。各國需要立即采取行動,保護人類免受氣候變化的災難性影響。”
根據該報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天氣、氣候和水相關災害增加了新的不利作用,對人類健康和福祉產生了廣泛的綜合影響。人員流動限制措施、經濟衰退以及對農業(yè)部門的破壞均加劇了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對整個糧食供應鏈的影響,加大了糧食不安全性并阻礙了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疫情還破壞了天氣觀測并使減輕災害風險工作復雜化。
報告還闡明了氣候變化如何通過相互關聯事件的級聯鏈給實現許多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帶來風險。這些方面都會促使目前的不平等加劇或惡化。此外,有可能出現反饋循環(huán),預示出會持續(xù)產生氣候變化的惡性循環(huán)。
《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已于4月22日至23日領導人氣候峰會之前發(fā)表,并更新了此前發(fā)布的臨時報告。(總臺記者 張婧昊)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m.yinghaihangkaoshi.net/showinfo-33-262120-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責任編輯 / 詹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