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6月7日電 (記者 陳靜)“紅梅贊”“繡紅旗”……當耳熟能詳?shù)男身懫?,鏗鏘堅韌的唱詞迸出,紅色經典歌劇《江姐》將人們的思緒帶回到那血雨腥風的重慶解放前夜……黑暗與光明交織著,人們的內心也在悲憤與期盼中煎熬著。
記者7日獲悉,復排復演的歌劇《江姐》連演三天吸引了各界民眾的目光。
民族歌劇《江姐》改編自小說《紅巖》,生動講述了重慶解放前夕,共產黨人與國民黨反動派斗爭的真實故事,塑造了一個個滿懷英雄氣概與愛國精神的共產黨人形象,以江竹筠為原型的江姐便是其中的主要人物。
“我永遠是黨的女兒,我的心永遠和母親在一道;能把青春獻給黨,正是我無上的榮耀”,經典唱段頌出了共產黨人的赤膽忠心。歌劇《江姐》共有七場,完整表現(xiàn)了江姐深入敵后開展革命運動、痛失愛人、不幸被捕再到獄中奮勇抗爭的光輝歷程。
“到明天全國解放紅日高照,請代我把孩子來照料,告訴他勝利得來不容易,別把這戰(zhàn)斗的年月輕忘掉,告訴他當好革命的接班人,莫辜負人民的期望、黨的教導”!即將慷慨就義的江姐與獄友深情告別,唱出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社會的憧憬,對新一代的期望。
據了解,2011年,華東師大歌劇實驗中心創(chuàng)排歌劇《江姐》,在上海大劇院公演。2019年復排并登臺美琪大戲院。今年,華東師大歌劇實驗中心師生第三度排演這一紅色經典,集結青年之聲,歌頌以江姐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革命事跡,力求讓紅巖精神歷久彌新,在新時代生生不息。
提及三次排演歌劇《江姐》的經歷,華東師大歌劇實驗中心負責人、藝術總監(jiān)曹金教授介紹:“《江姐》是中國當代歌劇領域值得驕傲的作品。它代表了1958年至1964年間中國歌劇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該劇中角色聲部齊全,人物形象鮮明,戲劇情節(jié)感人至深,適合不同程度的學生參與排演,并能引起不同年齡觀眾的共鳴,讓所有參與者都能在聆聽經典的過程中與最純真的靈魂對話,獲得滋養(yǎng)與感動。”
曹金教授認為,《江姐》不僅在傳遞著革命信仰,也表現(xiàn)了華東師大作為“雙一流”高等學府的優(yōu)雅氣質和學校音樂教育的豐碩成果。
第三次出演“江姐”一角的音樂學院教師許潔7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十年后,當我自己也成為了母親,更能體會江姐作為一位母親內心柔軟的一面。在第一代‘江姐’任桂珍老師、第三代‘江姐’江燕燕老師的言傳身教和‘白玉蘭’戲劇表演獎、本次歌劇總導演岳彩富老師的指導下,我對江姐的人物形象有了全新理解,希望這光輝的品格能夠一代代傳承下去”。
飾演“雙槍老太婆”的“90后”學生夏青說:“整部歌劇中人物情感的感受與表達是我們這些在和平年代長大的學生們難以把握的,我們觀看電影、閱讀相關書籍、聽紅巖講座,去感受、體會那個戰(zhàn)爭年代為革命獻身的革命精神。”
華東師大基礎教育與終身教育發(fā)展部老師汪琦覺得“每一個音符都輕扣我的心扉,劇中江姐經受住種種酷刑,寧死不屈的經典形象和情節(jié)已經深深刻在我的心中”。吳愛芬老師認為,重溫歌劇《江姐》別具意義,“我們要繼承與發(fā)揚江姐傲雪紅梅的堅毅品格,將她作為一種民族基因永遠流傳下去”。(完)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m.yinghaihangkaoshi.net/showinfo-33-263363-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