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餐飲服務不得主動提供的一次性餐具目錄》5月1日起已施行,規(guī)定餐館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包括筷子、勺子、刀(刀具)、叉子。
近日新京報記者探訪發(fā)現,北京多數餐館、便利店和外賣平臺都能做到不主動提供、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但也有個別餐飲門店仍使用一次性餐具,而且“不提供非一次性餐具”。
外賣平臺的“是否需要餐具”成必選項
5月17日中午,新京報記者在位于北京雙井富力城附近的一家便利店看到,在售賣套餐檔口的明顯位置和收銀臺,都貼有“本店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筷子、勺子、叉子”的告知,購餐的顧客也沒有人索要一次性餐具。
一位顧客說,以前結賬后,店員都會根據購買的套餐數量提供相應的餐具。“五一小長假回來上班后,確實就不再提供一次性餐具了,所以我也放了餐具在公司。”
一家便利店在售賣套餐檔口的明顯位置和收銀臺,都貼有“本店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筷子、勺子、叉子”的告知。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餓了么等外賣平臺,很多商家也將“是否需要餐具”列為點餐的“必選品”,如果不勾選關于餐具的信息則無法下單。如果選擇“我想要餐具”,也會出現“幾個人吃就選幾份”的提示。
在盒馬鮮生APP,也有關于餐具的選項,如選擇“無需餐具”就能獲得“綠色能量”的獎勵。此外,在很多餐廳自己的外賣小程序上,也都添加了關于助力環(huán)保、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的提示和“是否需要餐具”的選項。
北京多家餐館和外賣平臺都能做到不主動提供、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非一次性餐具有效幫助餐廳垃圾減排
5月16日,新京報記者在位于簋街的胡大飯館三分店看到,曾經在顧客用餐前就已經擺上桌的一次性餐具包不見了蹤影。顧客落座后,服務員才會根據用餐人數,擺上餐盤和非一次性的筷子,并提醒顧客“小心餐盤燙手”。
胡大飯館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從5月1日《北京市餐飲服務不得主動提供的一次性餐具目錄》施行,胡大就改變了擺臺方式。“以前包括了筷子、濕巾、手套等在內的一次性餐包是提前擺好的,現在我們都是客人來了再從高溫消毒柜中取出非一次性餐具供客人使用。”所以,叮囑顧客“小心餐具燙手”成了最近服務員培訓的必備要點。
新京報記者觀察發(fā)現,在中午近一個小時的時段里,幾乎沒有人向服務員索要一次性餐具。剝蝦使用的一次性手套,雖然會擺在桌上供顧客免費抽取,但大多數人的使用量也是“一副就夠了”。
一位用餐的顧客告訴新京報記者,進店后洗過手,“有時候手套破了,索性就‘徒手’剝,最后再洗手就行了。”餐具也都是“熱乎”的,很放心,“不會要求使用一次性的餐具。”據了解,自從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以來,胡大目前已經開放堂食的分店在垃圾減排方面減量超過20%。
個別餐廳換餐具行動“延遲”
但新京報記者通過探訪發(fā)現,也有個別餐廳在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的行動上有“延遲”。5月12日,在位于北京雙井橋西的一家羊蝎子火鍋店,顧客落座后,服務員就會根據相應人數立刻拿上一次性餐包。當記者詢問是否可以換成非一次性餐具時,一位服務員表示“我家沒有普通筷子,只能用這個”。記者再次詢問是否知道目前北京餐飲已實行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規(guī)定時,這位服務員表示“我家一直都是用這個”。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這家餐廳的消毒碗柜里,只有餐盤、湯勺等非一次性餐具提供,并沒有筷子,所有就餐的顧客使用的都是這種餐廳定制的包含筷子、一次性手套、濕紙巾的一次性餐包。結賬單上,每個一次性餐包顯示收取1元的費用。
按照新規(guī)的要求,從5月1日起,無論是餐飲經營者,還是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都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并應當設置醒目的提示標識。如違規(guī)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用品,將由城市管理綜合執(zhí)法部門責令立即改正,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再次違反規(guī)定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m.yinghaihangkaoshi.net/showinfo-108-253634-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