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會面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這是習近平同馬英九握手。
一、為兩岸固共識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國共兩黨、海峽兩岸,因為歷史原因都有過長時間的對立,致使兩黨、兩岸骨肉分離長期不能正常往來。正如習近平所說:“曾幾何時,臺海陰云密布,兩岸軍事對峙,同胞隔海相望,親人音訊斷絕,給無數家庭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傷痛甚至是無法彌補的遺憾。”“然而海峽隔不斷兄弟親情,擋不住同胞對家鄉(xiāng)的共同思念和對家人團聚的渴望。同胞親情的力量,終于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沖開了兩岸封鎖的大門。” 1992年11月,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達成“九二共識”,表達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從此,國共兩黨領導人接觸頻繁,不斷推進兩岸關系新發(fā)展。雖然,從2008年以來,兩岸關系發(fā)展平穩(wěn),但是,兩岸領導人的會面卻一直擱淺。今天,這一現狀終于成為歷史,“習馬會”終于開啟兩岸領導人會晤新篇章,兩岸的歷史也將步入新時代。
習、馬兩位先生此次歷史性會晤,雙方真是心有靈犀,不約而同地回顧歷史,不約而同地反復強調并確認“九二共識”,共同筑牢兩岸認同的政治基礎。習近平指出:“兩岸關系66年的發(fā)展歷程表明,不管兩岸同胞經歷過多少風雨、有過多長時間的隔絕,沒有任何力量能把我們分開。當前,兩岸關系發(fā)展面臨方向和道路的抉擇。兩岸雙方應該從兩岸關系發(fā)展歷程中得到啟迪,以對民族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擔當,作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正確選擇。”習近平強調:“希望兩岸雙方共同努力,兩岸同胞攜手奮斗,堅持'九二共識',鞏固共同政治基礎,堅定走和平發(fā)展道路,保持兩岸關系發(fā)展正確方向。” 為和習先生見面,細心的馬先生還特地帶上當年登有“九二共識”的舊報紙,并在記者面前展示。馬英九表示:“2008年以來,兩岸共同創(chuàng)造和平穩(wěn)定的臺海局勢,獲得兩岸及國際社會普遍贊揚,要善加珍惜。‘九二共識’是實現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共同政治基礎,兩岸要鞏固‘九二共識’,擴大深化交流合作,增進互利雙贏,拉近兩岸心理距離,對外展現兩岸關系可以由海峽兩岸和平處理,同心協力,為兩岸下一代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未來。”習近平指出:“‘九二共識’對兩岸建立政治互信、開展對話協商、改善和發(fā)展兩岸關系,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兩岸雙方的共同政治基礎遭到破壞,兩岸互信將不復存在,兩岸關系就會重新回到動蕩不安的老路上去。我們始終把堅持‘九二共識’作為同臺灣當局和各政黨開展交往的基礎和條件,核心是認同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只要做到這一點,臺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都不會存在障礙”
二、 為兩岸開太平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企圖挑起兩岸民眾和社會對立、割斷兩岸同胞精神紐帶,是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最大障礙,是臺海和平穩(wěn)定的最大威脅,必須堅決反對。習近平今天與馬英九會面時指出“當前,對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最大現實威脅是‘臺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臺獨’煽動兩岸同胞敵意和對立,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破壞臺海和平穩(wěn)定,阻撓兩岸關系發(fā)展,只會給兩岸同胞帶來深重禍害。對此,兩岸同胞要團結一致、堅決反對。”習近平強調:“堅持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不動搖。7年來兩岸關系能夠實現和平發(fā)展,關鍵在于雙方確立了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沒有這個定海神針,和平發(fā)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甚至徹底傾覆。”習近平強調:“‘九二共識’經過兩岸有關方面明確的授權認可,得到兩岸民意廣泛支持。‘九二共識’之所以重要,在于它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明確界定了兩岸關系的根本性質。它表明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系不是國與國關系,也不是‘一中一臺’。雖然兩岸迄今尚未統(tǒng)一,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從未分裂。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兩岸同胞同屬一個民族,這一歷史事實和法理基礎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習近平此前還曾指出:“對于任何分裂國家的行徑,我們絕不會容忍。歷史已經并將繼續(xù)證明,‘臺獨’之路走不通。我愿再次重申,我們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無論是誰,不管以前有過什么主張,只要現在愿意參與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我們都歡迎。” 馬英九則在2015年05月18日上午在臺北與媒體記者茶敘時說,如果認為兩岸政策不重要,一定會付出代價,因為臺灣與大陸關系已經密切到一個程度,真的有一些改變的話,民眾馬上就會感覺出來。
習馬兩位先生今天為和平而會面,將在反對“臺獨”方面達成更多的默契。習近平說:“我們今天坐在一起,是為了讓歷史悲劇不再重演,讓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成果不得而復失,讓兩岸同胞繼續(xù)開創(chuàng)和平安寧的生活,讓我們子孫后代共享美好未來。”習近平強調:“堅持鞏固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近30多年來,兩岸關系總體面貌發(fā)生了歷史性變化。2008年后,兩岸關系走上和平發(fā)展道路,處于1949年以來最好的時期。要和平不要沖突、要交流不要隔絕、要協商合作不要零和對抗,成為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兩岸關系已經不再處于以前那種激烈沖突、尖銳對抗的敵對狀態(tài)。”馬英九說“在我們手上的,是永續(xù)和平與繁榮的目標。”習近平還說:“2008年以來,兩岸關系走上了和平發(fā)展的道路。過去七年,臺海局勢安定詳和,兩岸關系發(fā)展成果豐碩,兩岸雙方和廣大同胞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習近平還曾指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是一條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也是通向和平統(tǒng)一的光明大道。”馬英九則在2015年11月5日在臺北舉行記者會表示,兩岸關系與時俱進、會面水到渠成。此次“習馬會”是兩岸領導人66年來第一次會面,是歷史性的里程碑,有助于進一步改善兩岸關系。持續(xù)追求臺海的和平與繁榮、促進區(qū)域和平穩(wěn)定,以及增進兩岸人民福祉,是我們發(fā)展兩岸關系不變的目標。馬英九說,過去七年半以來,兩岸兩會簽署了23項協議,涵蓋各個領域,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和平紅利,給兩岸帶來了66年來關系最和平穩(wěn)定的一個階段。未來發(fā)展兩岸關系,在消極方面要降低敵意,避免偏離正道;積極方面要擴大交流,深化合作。馬英九還在2015年05月18日上午在臺北與媒體記者茶敘時說,“九二共識”并非空口亂說,看過去20幾年來的發(fā)展,兩岸關系與“九二共識”,相合則旺、相離則傷、相反則蕩。
習近平指出:“今年是全民族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這是付出巨大民族犧牲才贏得的勝利。兩岸雙方應該支持鼓勵兩岸史學界攜起手來,共享史料、共寫史書,共同弘揚抗戰(zhàn)精神,共同捍衛(wèi)民族尊嚴和榮譽。兩岸同胞應牢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團結一心,攜手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國共兩黨、兩岸人民70年前曾經團結一致,打敗不可一世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今天,只要兩岸同心,共同維護一個中國,小小的“臺獨”勢力就會自然滅亡。
習近平今天還特別強調:“希望臺灣各黨派、各團體能正視‘九二共識’。無論哪個黨派、團體,無論其過去主張過什么,只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我們都愿意同其交往。對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兩岸同胞絕不會答應。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原則問題上,我們的意志堅如磐石,態(tài)度始終如一。”習近平此前也曾指出:“2008年以來,兩岸關系走上了和平發(fā)展道路,兩岸關系發(fā)生歷史性的深刻變化,展現了合作共贏的前景。和平是寶貴的,和平需要維護。兩岸同胞要總結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經驗,精心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成果。”
三、為兩岸增福祉
“兄弟好,土變金。”突破兩岸66年之“冰封”,習、馬兩位先生為兩岸人民福祉而會面。習近平說:“堅持為兩岸同胞多謀福祉。兩岸一家親,家和萬事興。我們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著眼點和落腳點是要增進同胞的親情和福祉,讓兩岸同胞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只要是有利于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于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事,只要是有利于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事,兩岸雙方都應該盡最大努力去做,并把好事辦好。”習近平殷切希望兩岸共同發(fā)展,他說:“我們愿意首先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fā)展機遇。兩岸可以加強宏觀政策溝通,發(fā)揮好各自優(yōu)勢,拓展經濟合作空間,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增加兩岸同胞的受益面和獲得感。對貨物貿易、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等問題,雙方可以抓緊商談,爭取早日達成一致。我們歡迎臺灣同胞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也歡迎臺灣以適當方式加入亞投行。”
兩岸曾經有過痛苦的隔離,所以,習、馬兩位先生都特別希望人民增進交流、加深親情。習近平指出:“要加強兩岸文化和教育交流合作,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優(yōu)秀傳統(tǒng),增強同胞精神紐帶,為民族未來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習近平強調:“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根基在基層、希望在青年?,F在還有很多臺灣鄉(xiāng)親從未來過大陸,我們熱誠歡迎他們來大陸走走看看,參與到兩岸交流大潮中來。要為兩岸青年學習、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交流提供更多機遇、創(chuàng)造更好條件,使兩岸基層民眾尤其是青年一代成為推動兩岸關系發(fā)展、實現民族振興的重要力量。” 馬英九則提出,擴大兩岸交流,增進互利雙贏。習近平此前曾指出:“為兩岸同胞謀福祉是我們發(fā)展兩岸關系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要兩岸同胞共同推動,靠兩岸同胞共同維護,由兩岸同胞共同分享。我們堅持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理念不會變,為臺灣同胞辦實事、辦好事的政策措施不會變。我們注重聽取臺灣各界特別是基層民眾意見和建議,愿意了解臺灣同胞想法和需求。我們歡迎更多臺灣同胞參與到兩岸大交流進程中來,成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支持者、參與者。要繼續(xù)加強兩岸同胞交流往來,實施惠及兩岸同胞的政策法律措施,擴大臺灣基層民眾受益面和獲得感。我們愿意讓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fā)展機遇,愿意為臺灣青年提供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舞臺,讓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為他們的成長、成才、成功注入新動力、拓展新空間。”
兩岸的發(fā)展狀況、特別是大陸的發(fā)展狀況決定人民的福祉,也決定兩岸的走勢。大陸發(fā)展得越好,對臺灣的支持和帶動就越大,兩岸共同發(fā)展的步伐就越快。習近平此前曾經指出:“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系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fā)展進步。我們要保持自身發(fā)展勢頭,同時采取正確政策措施做好臺灣工作。”
四、為中華謀復興
“兄弟雖有小忿,不廢讎親。”兩岸雖然有過分歧,但是畢竟是同根兄弟,應同舟共濟,共謀民族復興偉業(yè)。習、馬今日共話民族未來,為中華民族復興而會面。習近平指出:“60多年來,兩岸走上不同發(fā)展道路,實行不同社會制度。道路和制度效果如何,要由歷史去檢驗,讓人民來評判。兩岸雙方應該相互尊重彼此對發(fā)展道路和社會制度的選擇,避免讓這類分歧干擾兩岸交流合作,傷害同胞感情。”習近平強調:“堅持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民族有延綿5000多年的燦爛文明,但近代以來卻屢遭列強欺凌。120年前,臺灣慘遭外族侵占,成為全民族的剜心之痛。1945年抗戰(zhàn)勝利,臺灣光復,才洗刷了半個世紀的民族恥辱。透過歷史風云變幻,可以深切體會到,兩岸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民族強盛,是兩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亂,是兩岸同胞之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兩岸同胞前途命運息息相關。”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炎黃子孫人人有責。習近平指出:“面對新形勢,站在兩岸關系發(fā)展的新起點上,兩岸雙方應該胸懷民族整體利益、緊跟時代前進步伐,攜手鞏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大格局,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強調:“當前,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更有能力實現這個偉大夢想。我們在幾十年的時間內走完了世界上很多國家?guī)装倌甑陌l(fā)展歷程。我相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臺灣同胞定然不會缺席。”馬英九則表示:“兩岸共同合作,致力振興中華。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應互助合作,致力振興中華。”
民族復興、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中國夢既是國家、民族的夢,也是包括兩岸同胞在內的每個中華兒女的夢,同我們每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緊密相連。在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兩岸同胞從來都是命運相連、榮辱與共的。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習近平此前曾指出:“我們應該堅定不移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堅定不移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堅定不移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堅定不移攜手實現民族復興。”
“歷史不能選擇,未來可以開創(chuàng)。”習、馬兩位先生今日之會不僅改寫兩岸交流的歷史,也將改寫中華民族團結的歷史、奮斗的歷史、復興的歷史。海峽兩岸攜起手來,共圖民族復興大業(yè),一個更加富強的中國指日可待!
?。ū疚膩碓矗簩W習中國)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m.yinghaihangkaoshi.net/showinfo-188-2497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