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養(yǎng)生有三:謹言語、節(jié)飲食、省睡眠。這三點是長壽之人的特征,也是人們一直堅持的養(yǎng)生之道。但人若到了老年,一些堅持多年的好習慣也會守不住,其中七十三、八十四就是老人的兩道壽命坎!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這是廣為流傳的一句老話,古人認為活到這兩個年紀的老人,是最容易被收走。這個觀點可能是因為我國的兩位圣人,孔子活到73歲,孟子活到84歲,由此古人們總結出來的兩個可怕的年齡數(shù)字。
但是,這樣看似不符常理的話,卻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為什么說“七十三”和“八十四”是老人的兩道坎?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人類的生命活動存在周期性,大約為11年一周期,其中會有相應的高潮和低谷,而73歲和84歲恰好處于兩個周期的末尾,正是那輪周期中最為低谷的階段,一些好的養(yǎng)生習慣早已撇棄,就更易短命。
另一方面,從人體器官的機能分析,70歲以后身體各個器官都會不同程度的衰老,而且這個年齡以后的老人也已經(jīng)完成了養(yǎng)育子女的任務,心無他求,疾病容易纏身,人對于未來的心智和信念也會越來越不堅強。
所以,按照古人說的“七十三”和“八十四”確實是老人的兩道坎。
也正因為有這樣的古話流傳,人一旦活到73歲或者84歲這兩個年齡的時候,內(nèi)心也會有一種不好的心理暗示,不得不承認,這話對于老人的身心健康有一定負面影響。
其實,好的心態(tài)至關重要,老人想要長壽,一定要謹記“五字訣”!
一:慢
慢起床:老人在清晨醒后,一定要緩慢起床,因為這時著急起身易造成血壓升高,血流急速流向全身,使得腦部血流減少,易誘發(fā)心血管問題。
所以,在平仰臥的狀態(tài)下,將手掌搓熱后“干洗臉”1分鐘。然后,慢慢坐起來,呈半臥位,用手指梳頭100下,持續(xù)2~3分鐘。再將雙腳移至床沿,靜坐2~3分鐘。這個期間緩慢練習深呼吸。
二:懶
吃飯偷懶,細嚼慢咽:狼吞虎咽的吃飯,不僅會影響營養(yǎng)吸收,還對胃的傷害很大。尤其是老年人,每頓飯的進食時間建議至少應在20分鐘以上,讓胃適當“偷個懶”。
鍛煉偷懶:晨練晚點起,老年人睡眠少,平時很愛早起。但老年人起早應根據(jù)時令、天氣而定,不必硬性起早,強制鍛煉。高血壓、冠心病病人還是不要清晨晨練比較好,易造成血壓波動。
三:潤
下午一杯養(yǎng)生茶,下午時段,身體需要消耗午飯攝入的大量食物,小腸把食物里的營養(yǎng)都吸收得差不多了,送到了血液里。這時我們須喝一杯水,用來稀釋血液,起到保護血管的作用,當然,一些養(yǎng)生的花草茶也是更適合老年人的。
如,玉蘭根茶、黎王草茶等
玉蘭根茶:玉蘭根對腸道有調(diào)節(jié)保護作用,這是因為玉蘭根富含菊粉,菊粉為水溶性膳食纖維,它進入人體后一般不被消化吸收,而是通過刺激腸壁、增加腸蠕動,且能在腸中生成抗癌的有機酸,有顯著的防癌功能。
黎王草茶:《廣西藥用植物名錄》中記載,黎王草是一種黎族藥茶,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黎王草中含有黃酮類成分,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心肌梗死、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抗心律失常,可改善心腦血管疾病。并且富含的膳食纖維在人體腸道里能吸收水分,刺激腸道蠕動,可以預防便秘。
四、暖
傍晚7點到9點之間,是身體逐漸開始倦怠的時候,此時的養(yǎng)生重點,是讓疲憊的身體逐漸舒展開來。
冬天的傍晚還非常適合泡澡。在37~39攝氏度的溫水中泡20分鐘左右,可讓身心沉靜下來。長期泡腳不但有驅(qū)寒祛濕、增進血液循環(huán)、促進代謝等作用,還能起到養(yǎng)生延年,白發(fā)變黑的效果,泡腳也是一種不用花錢的養(yǎng)生方式。
五:動
老人月齡越大越應該多運動、多動腦,以防止老年癡呆。
老人運動選擇時間在上午9-11點運動、下午3-5點運動。1小時的鍛煉,可以用15分鐘預熱、30分鐘運動,最后15分鐘伸展。
另外,老人所謂多動腦,是指積極的思考。不論退休老人還是上班族,都可以在休息間歇,抽出一刻鐘下下棋,真正調(diào)動大腦的潛能。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wǎng)、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wǎng)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凡是本網(wǎng)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zhuǎn)載,如需轉(zhuǎn)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m.yinghaihangkaoshi.net/showinfo-108-159244-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